容易口渴,是高血糖甚至糖尿病的征兆?有醫生指出,當血糖持續升高,身體可能會出現7大癥狀。若中了3個或以上,恐已患上糖尿病,宜盡快求醫。醫生又教2招從日常生活入手逆轉糖尿病,不用靠藥物,亦可穩定血糖。
口渴是糖尿病先兆?醫生教自測7癥狀
內分泌新陳代謝科醫生周建安在其Youtube頻道講解糖尿病癥狀及預防方法。若擔心自己患上糖尿病,他建議留意身體有否以下7大癥狀,先行評估。若出現3個或以上癥狀,應盡快求醫,安排驗血檢查,由醫生作正式診斷。
如何自測患糖尿病風險?以下7種癥狀中3項或以上,宜盡早求醫:
1、皮膚變黑:當出現嚴重胰島素阻抗時,在頸部、腋下等皮膚皺折處會變黑變厚,稱為“黑色棘皮癥”。這是由于在糖分胰島素的作用下,皮膚角質增生,膠原蛋白受破壞所導致。
2、吃多、喝多(經常口渴)、尿多:血糖不斷上升,身體須排出毒素,而糖分則經由尿液排出,因此經常需要小便,繼而導致非常口渴。另外,大量糖分的流失也代表,吃進去的營養無法被身體好好吸收利用,因此開始想吃甜食及零食。
3、疲倦:當血糖上升并隨尿液排走時,可能會導致身體能量不足,同時伴隨脫水問題,令身體覺得燥熱。這亦代表血糖已經到達不可控制的程度,要盡快求醫。
4、尿道感染:在高血糖的情況下,大量糖分從尿液排出。如果喝水量不足,尿道容易滋生各種細菌,反復引發尿道感染。
5、視力模糊:持續性高血糖可導致眼睛角膜水腫,視野變得模糊。另外,糖尿病亦會增加視網膜病變、黃斑部病變及青光眼的風險。
6、體重莫名下跌:嚴重高血糖會造成脫水,體重才因此快速下降,甚至可在2個月間跌10kg以上,卻完全沒有減少脂肪或增加肌肉。突然快速消瘦,人卻會越來越疲勞,甚至可能引發低血糖昏迷。
7、傷口難愈合:當到了嚴重糖尿病程度,在血管當中流的不是血而是糖,高糖分環境適合細菌大量增生。糖毒影響令免疫細胞無法有效到達傷口處及清除細菌,因此導致身上出現大大小小、難以愈合的傷口。這時已屬于糖尿病后期。
檢查糖尿病一定要測血糖?1項指數更準確
出現上述癥狀代表已患上糖尿病?血糖數值有多高,可判斷為是糖尿病?根據本港醫管局資料,糖尿病定義以及血糖過高的影響如下:
血糖過高可引致脂肪及蛋白質代謝紊亂,長遠而言,更會引起多個身體系統及器官破壞,包括:心血管、視網膜、神經、腎臟等。
診斷糖尿病2大指標 比測血糖更準確
內分泌新陳代謝科醫生周建安表示,診斷糖尿病時,檢驗的血糖項目可分為飯前血糖、飯后血糖,以及反映3個月平均血糖水平的糖化血色素。此外,現代醫學發現,胰島素阻抗(HOMA-IR)也可預測糖尿病,甚至比檢測血糖更準確。
各項血糖指標:
血糖正常:飯前血糖<100mg/dL、飯后血糖<140mg/dL、糖化血色素<5.7%
糖尿病前期:飯前血糖100-125mg/dL、飯后血糖140-199mg/dL、糖化血色素5.7-6.4%
糖尿病:飯前血糖>=126mg/dL、飯后血糖>=200mg/dL、糖化血色素>=6.5%
計算胰島素阻抗:
HOMA-IR=(空腹血糖(mg/dL) x 空腹胰島素(mlU/L))/405
周醫生解釋,如果3項血糖指標皆在標準范圍內,則代表沒有糖尿病;血糖偏高者則依照嚴重程度,分為糖尿病前期及糖尿病。至于胰島素阻抗,數值在1.4之內屬標準范圍;如果指數偏高,代表是有高風險。他提醒,糖尿病前期代表雖然還沒有患上糖尿病,但應多加注意血糖問題。
胰島素是什么?
什么是胰島素?為何與血糖及糖尿病相關?根據香港衛生署資料,胰島素是由胰臟分泌的一種荷爾蒙。
不用吃藥 2招逆轉糖尿病
糖尿病只會一直惡化?周建安醫生強調,大部分處于糖尿病前期的人士,都可以通過調整生活習慣,有效地避免真正患上糖尿病。他提出2大方法,有助逆轉糖尿病前期,或延緩變成糖尿病的時間。
良好飲食控制:
這是預防及治療糖尿病最首要的關鍵,建議以低碳飲食為主。
有美國研究顯示,如果長期控制飲食,3年內降低58%糖尿病風險,15年后也可以降低3成風險。
另一項內地研究指出,維持良好的飲食及生活習慣,30年內的糖尿病風險能降低39%。
運動習慣:
有研究指出,每降低1%體重,降低16%糖尿病風險。建議若有血糖偏高、胰臟素阻抗的問題,應以降低至少7%體重為目標。
有研究顯示,維持每周150分鐘的運動時間,即使在體重還沒顯著下降,已能降低44%糖尿病風險。建議每周進行150分鐘中度強度運動,每次以10分鐘為單位。
更多預防糖尿病的養生資訊,盡在星島環球網:
飲食健康也患糖尿病?研究揭忽略1事風險高41%,更引發中風心臟病
資料來源:香港醫院管理局、香港衛生署、周建安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