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島新聞集團主辦“中國宏觀經濟暨大灣區融合論壇2024”今日(6日)早上9時開幕。是次論壇邀請到政商學界翹楚出席參與,包括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北京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兼任教務長王博教授、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劉俏教授、全國港澳研究會顧問、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郭萬達博士、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香港金融發展局主席李律仁資深大律師、香港科技大學商學院兼任教授及院長資深顧問陳家強等。
星島新聞集團行政總裁兼社長蔡晉在致辭時表示,2024年屬全球政策轉向的一年,各國陸續出臺了新形勢下的貨幣政策、財政政策,以至經濟改革等轉向措施。
他指,香港作為大灣區最國際化城市,面對不斷變化的內外部環境,更需要把握機遇,銳意改革。 他指,期望藉是次論壇,助香港社會更全面了解中國經演發展現狀及全球經濟走向,共同以創新前瞻思維謀劃部署。
相關新聞:星島中國宏觀經濟論壇開幕,蔡晉:港需把握機遇銳意改革,冀論壇助社會更了解中國經濟發展現狀
陳茂波:“政商合作”推動北都發展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致開幕辭時表示,北部都會區是香港重要的創科合作基地,包括落馬洲河套地區、新田科技城,也是香港和大灣區兄弟城市合作的重要載體,與發展商合作的政商合作,推動北都發展。
▲陳茂波表示,政府決心帶領社會各界和市場力量參與投入,加快北都的發展。
提到香港如何應對機遇,他說首要是守好金融安全,防范波動,安全是發展前提,同時必須用好一國兩制獨特優勢、香港國際化的優勢、聯通內地。 他說,歷史證明香港往往能在變革中找到新定位,而三中全會確立香港三個地位,在未來發展中,最重要是改革創新。 他又表示,對國家中長期經濟有信心,他特別提到內地早前迅速推出一攬子政策,成效顯著。
相關新聞: 陳茂波提及政商合作發展“北都”,冀成大灣區城市創科合作重要載體“最重要是改革創新”
北京大學副校長、教務長及教育基金會副理事長王博發表主旨演講,提到科技賦能文化發展,而近年中國文化產業有70%以上的增量由科技創新推動。
隨著人工智能(AI)等技術快速發展,王博認為新技術發展迅速,但人也要同時思考技術倫理等問題,例如刷臉等技術相關的一些憂慮。他強調,科技發展一往無前的同時,也需和“瞻前顧后”的文化互相作用,需有“向善”、“留白”的一面,即其應用要有所節制、符合人類社會道德價值觀,并增進人類的自由和道德。
對于香港,王博表示,香港一直尋找自身定位,而內地及香港合作發展將會令彼此變得更好。他認為,香港是整個中國現代文明積累最厚重的地方,是其獨特的氣質與優勢。他又指,不少大國間競爭、沖突對抗類似法家對世界的理解。世界復雜多變,他寄語希望內地、香港“自立而不自大,合群而不失去自己”。
▲北京大學副校長、教務長及教育基金會副理事長王博認為,新技術發展迅速,但人也要同時思考技術倫理等問題。
相關新聞:發展AI不能忽視倫理,北京大學副校長王博:應用要有所節制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劉俏稱,曾在香港工作十年,形容香港像“實物期權”,基層資產是內地興起和經濟社會發展,發展穩定的時候,期權的價值已經很大,當遇到很多挑戰,遇到百年未有之大變時,香港的獨特性和差異性使得期權的價值會變得非常高,而“現在其實是使股份期權的時間點”。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劉俏表示,香港在新質生產力發展中能夠發揮獨特作用,可成為科技創新和科技金融中心。
他稱,香港藉助獨特的地理位置優勢和文化經濟差異,除國際金融中心外,該可以是創新中心,中國企業出海的專業服務中心,而從更長遠而言,綠色資產或數據資產等新生產要素,或大宗商品類正在尋求中國的定價權,香港作爲聯通世界和內地的超級聯系人,在未來定價方面其實有很多可為空間,結合在一起之后,中國內地和香港增長資源最終匯聚在一起,相信是一個值得期待的未來。
相關新聞:經濟增長不足成全球挑戰,北大光華管理學院劉俏:中美之爭實為生產力競爭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在“中國宏觀經濟論壇”中表示,香港正在轉型,將金融服務造成“金字塔”,包括要做寬及做高。他解釋,在目前多極化的社會,香港能夠成為溝通者,與各方作全面交流,包括金融領域不斷擴大,“將金融基座越做越寬”,例如政府正推動建立國際黃金交易中心,在固定收益、虛擬資產等領域有所發展,讓更多外資進入,同時接納更多新興國家的融資需求。
許正宇續指,亦要將金字塔“往上推”,提供更多增值服務,例如家族辦公室發展,為投資者提供更多度身訂造的服務。
相關新聞:全球多極化港可成溝通者,許正宇:要將金字塔“往上推”提供更多增值服務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中)在“中國宏觀經濟論壇”中表示,香港正在轉型,并將金融服務造成“金字塔”。
至于摩根士丹利董事總經理、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邢自強表示,老百姓要有收入,地方政府要良性運轉十分重要。有傳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下周舉行,他相信,新的經濟政策對明年政府的財政赤字,會打破固有思維定式,并期望通過對2.6億農民工的福利改革,希望能夠促進消費他們的,從而提高經濟動力。
在論壇第二部份“大灣區經濟論壇”中,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副局長胡健民表示,中央對大灣區的期許很高,大灣區的經濟發展高達14萬億人民幣,用不到國家1%的土地,但有九分之一的經濟發展,是十分發達的經濟體。三中全會還指出,大灣區發展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中的其中重點之一。他認為,其他地區的灣區是一種制度,而我們是兩種制度,所以一定要創新,讓體質之異,變成體制之利。同時亦要促進人才流通,互惠互利,讓大灣區城市之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怕競爭,一齊把餅做大。
相關新聞:大灣區融合提速,政制局胡健民稱各市不怕競爭,綜研院郭萬達:三方面加強融合|星島中國宏觀經濟論壇
在論壇第三部份“香港經濟論壇”中,天九企服董事長兼CEO戈峻表示,中國出海需求大,最近帶了8個項目去馬來西亞洽談后,有深刻的感受,認為中國有優質產品及服務,此為東南亞國家所缺乏,而內地創新企業在出海至其他國家時,不論在法律、語言等方面都遇阻,“很難說清”自身企業的事宜。隨著“一帶一路”進入高質量新階段,當中最重要的是人才,而香港的優勢是人才,有專業精神、能力強、勤奮。
▲天九企服董事長兼CEO戈峻(左二)表示,隨著“一帶一路”進入高質量新階段,當中最重要的是人才,亦正正是香港的優勢。
相關新聞:香港發展新路向,天九戈峻稱香港優勢是人才,機管局:服務內地并連接國際
【宏觀新視野 創賦新動能】
2024年屬全球政策轉向的一年,由貨幣政策、財政政策,以至經濟改革等轉向措施,陸陸續續在各國出臺。中國自今年7月第二十屆三中全會以來,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以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方向,而10月更發布一系列增量政策,以解經濟下行壓力;粵港澳大灣區作為中國經濟活力最強、科技最前沿的地區,應相互協作,共促發展;香港更是肩負破局改革,為中國連接世界、匯聚精英的橋梁。有鑒于此,星島新聞集團再度舉辦經濟高峰論壇,邀請內地及香港政商翹楚,以至學術權威領袖,聚首一堂,就中國宏觀經濟作出最新解讀,了解專家們獨到視野。是次研討會內容將圍繞中美經濟新格局、大灣區戰略及香港改革之路三方面,一同探討未來中國經濟發展新動能。
嘉賓陣容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
▲北京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兼任教務長王博教授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劉俏教授
▲全國港澳研究會顧問、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郭萬達博士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
▲香港金融發展局主席李律仁資深大律師
▲香港科技大學商學院兼任教授及院長資深顧問陳家強
主旨演講
香港特別行政區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先生
北京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兼任教務長王博教授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劉俏教授
論壇第一部分:中國宏觀經濟論壇
《中美經濟新格局 解讀三中全會政策 高質量發展機遇與挑戰》
今年以來,全球經濟面臨不確定性,中美大國博弈持續。當前,中國經濟已由高速發展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是次論壇將探討三中全會后中國經濟發展的政策解讀,在世界大國科技競爭日趨白熱化下,尋找發展機遇和潛在挑戰的應對方法。
嘉賓:
許正宇先生, GBS, JP (香港特別行政區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
劉俏教授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
崔歷博士 (建銀國際證劵公司董事總經理、首席經濟學家)
邢自強先生 (摩根士丹利董事總經理、中國首席經濟學家)
主持:
李律仁資深大律師SC, JP (香港金融發展局主席)
論壇第二部分:大灣區經濟論壇
《抓緊大灣區使命 銜接國家戰略新趨勢》
粵港澳大灣區作為中國重要的經濟引擎,區內聚集大量各地人才、科技、資金等要素。 本次論壇將討論如何充分發揮大灣區引進來、走出去的角色優勢,強化規則銜接、機制對接,加強國內外聯系,成為國家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窗口。
嘉賓:
胡健民先生, MH,JP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副局長)
郭萬達博士 (全國港澳研究會顧問、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常務副院長)
趙汝恒教授 (香港理工大學副校長(研究及創新)兼科技及創新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張文智教授 (香港大學深圳醫院院長)
主持:
關家明先生(香港特別行政區特首政策組副組長)
論壇第三部分:香港經濟論壇
《香港破局改革之路 開拓出海戰略大方向》
香港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的中心城市之一,有著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和國際航空樞紐地位的優勢。 本次論壇將圍繞香港該如何抓住機遇,尋找破局改革方法,透過“一國兩制”的優勢,發揮好香港背靠祖國、連接全球的獨特角色,拓展香港與周邊地區及環球經貿的聯系,匯聚世界頂尖人才,實現高水平對外開放。
嘉賓:
梁瀚璟先生 (投資推廣署金融服務、金融科技及可持續發展環球總裁)
董一岳博士 (香港金融發展局總監及主管(政策研究))
陳正思女士 (香港機場管理局商務執行總監)
戈峻先生 (天九企服董事長兼CEO,曾任英特爾、蘋果、英偉達前全球副總裁)
主持:
陳家強教授, GBS, JP (WeLab虛擬銀行董事局主席、WeLab集團資深顧問)
以上內容歸星島新聞集團所有,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