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前領導人馬英九一行,5日由大陸國臺辦副主任仇開明陪同,上午前往陜西楊陵的馬援祠、下午前往陜西扶風馬援墓尋根。馬英九5日下午還去了法門寺參拜,在釋迦牟尼佛前祈禱兩岸和平穩定。所到之處,民眾夾道歡迎,紛紛舉起手機拍照,馬英九也開心大喊“大家好”并揮手致意。
▲馬英九5日參觀陜西楊陵馬援祠,當地村民夾道歡迎。中時
馬援祠位于咸陽市楊陵區五泉鎮畢公村,是清朝留下的寺廟遺址,由于年久失修,馬英九參觀的是重建后的祠堂。畢公村第一書記杜小兵、馬家宗親會會長馬雙正為馬英九介紹馬援祠的陳設與伏波將軍馬援的歷史,馬英九仔細聆聽。
杜小兵說,大約一個月前,畢公村接到通知,馬英九先生將來訪祭祖,動員了40多人,對銅像、牌樓全部翻新,對周邊環境衛生,包括池塘水全部換新、院子、商家全部實施衛生清潔。村民一早就來到路邊等候車隊,想一睹馬英九的廬山真面目。
看到館方搜集的馬氏名人題詞中,有一幅是自己以前寫的“薪傳弘遠”,馬英九笑稱已忘了何時寫的。當馬英九看到父親馬鶴凌的題詞時感觸良多。看到馬援將軍像,馬英九當場行三鞠躬禮。馬英九還高度推崇馬援的家書〈馬援誡兄子嚴敦書〉,能收入《古文觀止》不容易。
據記載,馬援(公元前14—49年)是西漢末年至東漢初年的將領,字文淵,東漢扶風茂陵人,著名大將,官拜伏波將軍,封新息侯、忠顯王,謚忠成侯。他的“男兒當死于邊野,以馬革裹尸還葬耳”千古傳頌,國軍軍歌“男兒立志在沙場,馬革裹尸氣豪壯”典故出于此。
參觀法門寺時,馬英九在釋迦牟尼佛前祈禱,“兩岸關系和平穩定”。住持也回向馬英九“身體健康”,馬英九答,“保證健康!”
馬英九對寺內的建筑、歷史、文化,展現出濃厚的興趣。見到寺內平時不輕易對外展示的珍貴文物,馬英九直說“大開眼界”。談起茶文化的歷史,解說員介紹,唐代是吃茶,宋代是點茶,明清開始才演變成現在的泡茶,馬英九感到興味盎然,甚至在聆聽香囊解說時,從西裝口袋里掏出便箋寫筆記。
參拜結束后,馬英九說,“功德圓滿”。住持講,“兩岸血濃于水。”馬英九回應,這也是他此行的目的。當馬英九離開法門寺時,有大批熱情市民向馬揮手道別,至少有上百人舉著手機拍照。
馬英九一行晚餐后,在大陸國臺辦副主任仇開明陪同下,游覽西安城墻。馬英九與一群盤著發髻、身著深V低胸古裝的演員合影,饒有興致的詢問她們身上穿的是哪個朝代的服裝?導覽員答:唐代的。馬英九還詢問古代西安城墻是否有守軍?并對護城河水深、城墻建筑、防御工事等問題感到好奇。
▲馬英九與一群盤著發髻、身著深V低胸古裝的演員合影。中時
西安城墻是中國大陸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廣義的西安城墻包括西安唐城墻和西安明城墻,但一般特指狹義上的西安明城墻。
西安明城墻位于陝西省西安市中心區,墻高12公尺,頂寬12—14公尺,底寬15—18公尺,輪廓呈封閉的長方形,周長13.74公里。城墻內人們習慣稱為古城區,面積11.32平方公里,著名的西安鐘鼓樓就位于古城區中心。
西安城墻主城門有四座:長樂門(東門),永寧門(南門),安定門(西門),安遠門(北門),這四座城門也是古城墻的原有城門。從民國開始為方便出入古城區,先后新辟了多座城門,至今西安城墻已有城門18座。
相關新聞:
來源:中時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