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臟癌有癌王之稱,是致命率極高的癌癥。 有醫生分享病例指,一名50歲女子早前進行身體檢查時一切正常,但后來突然腹脹變瘦,再度求醫時確診患上胰臟癌,恐只剩下2年壽命。 胰臟癌十分難發現,一旦出現癥狀時往往已是晚期,醫生教用4招檢測胰臟癌征兆,及早預防或治療,提升存活率。
身體檢查一切正常 腹脹變瘦揭患胰臟癌
胃腸肝膽科醫生林相宏在其Facebook專頁發文指,該名50歲女子平日從不煙酒,而且沒有患上慢性病及任何家族病史。 一年前,她曾透過公司進行例行員工身體檢查,但當時未有發現異狀。 最近1個月,她經常感到腹脹,甚至暴瘦9公斤,遂求醫檢查,照腹部超聲波后發現胰臟有4cm的腫瘤,極有可能是胰臟癌。
胰臟癌12種常見癥狀
林相宏醫生表示,該患者的腫瘤指數是正常值的7倍,不只體積較大,而且非常靠近血管,因此未必能接受進行切除手術,只能透過化學治療令腫瘤能縮小。
▲該患者至出現癥狀時求醫,確診中晚期胰臟癌。(圖片獲林相宏醫生授權轉載)
-
上腹部出現與飲食無關的持續疼痛, 并會反射至背部
-
食欲不振
-
惡心
-
嘔吐
-
消化不良
-
腹脹
-
出現黃疸
-
皮膚搔癢
-
大便呈陶土色
-
體重短時間內銳減
-
上腹部出現固定、堅硬的腫塊
-
腹水
一確診胰臟癌只剩2年命 醫生教4招檢測保命
林相宏醫生解釋,一般檢查較難發現胰臟癌,若在檢查中發現異常情況,往往已經是胰臟癌較晚期的階段。 他推斷,該患者其實早在1年前已經開始出現腫瘤,但當時她的CA19-9(胰臟癌指標)仍然正常,只有15U/mL,因此未能發現癌癥。 及至胰臟癌進入中期階段,她才出現癥狀。
林醫生估計,胰臟癌第2期存活率約為2年,第3期約為1至1.5年。 他續指,無癥狀胰臟癌一般只能透過專門檢測胰臟癌的方法進行篩檢,但若如果出現4種情況,則有可能是胰臟癌先兆,應及早接受專業檢查,最高可令5年存活率提高至80%。
如何可以及早發現胰臟癌?什么情況應做檢測?
-
血糖突然上升:如果年紀較大的人士血糖突然上升,尤其沒有糖尿病家族史,且伴隨體重下降,就可能是胰臟癌先兆。
-
上腹部疼痛:上腹疼痛不一定是胃潰瘍、胃食道逆流,應檢查周遭膽囊、胰臟確保不是胰臟癌。
-
腹部超聲波:腹部超聲波容易被空氣擋住,對胰臟癌的辨識度不高。
-
胰臟內窺鏡超聲波:專門針對胰臟腫瘤的檢查,對早期胰臟癌的辨識度最準確。
10類人最易患胰臟癌 男性患癌率特別高?
胰臟癌為香港發病率最高癌癥之中排第10位,但在致命癌癥中卻排第4位,危險程度不低于肺癌、大腸癌等常見癌癥。 根據醫管局的數據,胰臟癌的成因還不完全清楚,但可能與胰臟細胞的異常增生有關。 大多數的胰臟癌都是源于胰管上皮細胞的腺癌,有10類人發病率較高。
-
種族:黑人的風險較高
-
性別:男性比女性有更高風險
-
抽煙:吸煙者比不吸煙者患上胰臟癌的機會高出大概2至3倍
-
糖代謝異常:糖尿病可以增加患上胰臟癌的風險
-
超重:超重的人有較大風險
-
飲食:長期過量進食動物脂肪和少吃蔬菜和水果會較易患上胰臟癌
-
化學品:長期接觸殺蟲劑后、石油或染料
-
感染幽門螺旋桿菌:患上胰臟癌的機會比非患者高出2倍
-
遺傳性胰臟炎:遺傳性慢性胰臟炎會增加胰臟癌的機會,但非常罕見
-
慢性胰臟炎:常與胰臟癌一同發現,但并不一定是導致胰臟癌的原因
預防胰臟癌5大方法 體重過高風險高?
醫管局表示,盡管胰臟癌無法完全預防,不過改變一些生活方式,注意以下事項有助減低患癌風險。
-
戒煙: 吸煙的煙霧中含有致癌物質,可以破壞DNA調節細胞的生長
-
體重過高增加患上胰臟癌的機會,如果需要減肥,建議采取漸進和健康的方式,以達到目標
-
經常做運動
-
多進食水果,蔬菜和低動物脂肪食品可以減少患上胰臟癌的風險
-
避免接觸危險化學品,或使用適當安全措施
數據源 :林相宏醫生(獲授權轉載)、香港醫管局
以上內容歸星島新聞集團所有,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