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航空公司本周四宣布,將從10月26日起暫停直飛北京的航班,但仍將繼續每天提供上海和香港的航班。英國航空公司在一份簡短的新聞稿中表示,這一決定將持續到 2025 年 11 月,此后將重新評估,但未詳細說明原因。該公司還表示,“正與任何受影響的客戶聯絡,提供重新訂位的選擇,或為他們提供全額退款。”
英國航空的北京——倫敦航線歷史更為悠久,至今已經44年,是中國改革開放的重要里程碑航線。疫情停飛后,英國航空于2023年6月5日重啟了其北京至倫敦航線,時將其描述為“我們最重要的航線之一”。僅僅一年有馀,這條航線卻再度黯然“暫停”,英國航空在中英藍天上的缺席,無疑是一件極其令人扼腕的憾事。
雖然英航并未說明具體原因,但在上月與投資者的電話會議中,英國航空母公司國際航空集團(IAG)首席財務官加伯裡(Nicholas Cadbury)曾表示,該集團發現中國和亞洲面臨“市場需求疲軟”。幾天前,英航將每日飛往香港的航班從2班縮減為1班。英國維珍航空(Virgin Atlantic Airways)亦發表公告,計劃在10月26日起停運倫敦來往上海航線,暫別中國市場而澳洲航空(Qantas Airways)則因需求疲軟而停飛悉尼至上海的航班。
或許“需求疲軟”算得上是英國航空公司停飛北京航班的原因之一,但分析認為,更重要的原因在于歐洲航空公司因被禁止飛越俄羅斯領空,導致英國航空成本升高、盈利減少。俄烏2022年開戰,促使歐盟對俄羅斯航班關閉其空域。作為回應,俄羅斯宣佈關閉對歐盟、英國、美加等36個國家航空公司的領空。該禁令意味著從歐洲飛往中國的航班必須選擇更長、更昂貴的航線,以避開俄羅斯的空域。
由于無法飛越俄羅斯領空,導致英航從倫敦希思羅機場起飛到北京的航班成本大幅提升,燃油成本、機組人員成本、航路費三項疊加,英航比中國航空公司執飛北京——倫敦航線的航班總成本高出25%~30%左右。外國航司告別中國航線,國內航空迅速補位。目前,中國南方航空每天仍有國內北京、鄭州等五座城市飛往倫敦希思羅機場的航班,同時,2024年6月1日起,國航加密英國航線,增開北京首都——倫敦蓋特威克航線,班期為每日一班,由空客A330執飛。
歐洲航司在中國市場難以盈利,一些更尖銳的矛盾陸續浮出水面。德國的漢莎航空近日指出,“能飛越俄羅斯領空的中國航空公司削減了漢莎航空收益”。東航試圖開辟上海——維也納航線,但遭到了奧地利當局的封殺,奧地利航管公司一位負責人明確表示,“鑒于俄羅斯目前對空域的限制,以及中國東航相對于奧地利本土航司奧地利航空的競爭優勢,批準該申請有悖于整體經濟利益。”
奧地利拒絕東航開辟新航線,在中國航空界引起軒然大波,被視為歐洲國家效仿美國,開啟了拒絕中國航司的“第一槍”,未來不排除會有更多歐洲國家效仿。但也有業內人士分析,歐洲航司與機場之間的利益并不一致,某種程度上說,能否因為俄羅斯空域問題“封殺”中國航司,取決于機場和航司間的博弈。畢竟機場利益也好,航司利益也罷,都能給當地就業、財政收入帶來利潤,英國脫歐,歐盟相比美國又是比較鬆散的組織,未來歐盟各國、英國對于國內航司的態度或許會大相徑庭。
漢莎航空、法荷航、英國航空肯定希望航權對等,在保障歐洲機場利益前提下,國內航司獲批更多中歐航線開航,但必須繞飛俄羅斯或成為一道必選題,這會大幅增加國內航司飛往歐洲的成本。而歐洲機場則向中國航司敞開懷抱,因為疫情前中歐航班需求旺盛,中方航司若缺席會導致當地機場大量時刻閑置,所以機場就會游說政府不要阻止中國航司開航。
值得注意的是,英航在給旅界的郵件中,停飛北京航線聲明的英文原文是“pausing(暫停)”,而非此前維珍航空、澳洲航空撤出上海航線時所用的“suspend(停飛)”。說明英國航空對北京航線還在持續觀望中,而更多外航在中國運營的航線也面臨重新審視。
以上內容歸星島新聞集團所有,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