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債規模持續攀升,近日突破35萬億美元大關,創下歷史新高。這一天文數字背后,隱藏著對美國經濟乃至全球金融體系的潛在威脅。然而,在2024年總統大選的喧囂中,這個關乎國家未來的重大議題卻鮮少被提及。
美國公債有如時鐘般的步步進逼。2023年6月15日,債務規模達32萬億美元,僅92天后突破33萬億,105天后達到34萬億,213天后又攀升至35萬億美元的新里程碑。依照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的預測,10年內國債規模將飆升至56萬億美元。這種指數級增長不禁讓人擔憂:美國政府還能在這條債務之路上走多遠? 隨著華盛頓就稅收和支出計劃的立法斗爭迫在眉睫,美國面臨嚴峻的財政困境。未來的納稅人可能得承擔先人欠下的巨額債務。
美國國債問題多年來一直是個重大議題,但在總統大選中常常被忽略或輕描淡寫。政客在選舉期間往往更傾向于討論能夠立即帶來選票的議題,而不是需要長期解決的問題,因此在競選活動中不容易成為焦點。國債問題在大選中未能成為焦點,還有以下原因解釋。
首先是選民關心的優先議題不同:根據線上統計資料門戶Statista的統計,美國選民關心的議題首先是通貨膨脹及物價,二成五,其次約莫在一成或以下,分別是:移民、健保、就業及經濟、墮胎、氣候環境、民權、國家安全。稅務及支出(國債)占第九(或4%)。
國債問題涉及復雜的經濟學理論和財政政策,選民對這些問題的理解有限,候選陣營催票不易。在國債問題上,兩黨都傾向于在選舉期間避免觸及國債這個敏感問題,因為任何具體的解決方案可能會涉及到削減社會安全及健康保險的開支或增稅,這些措施都不受選民歡迎。
二次戰后,美國憑藉美元的全球儲備貨幣地位,這使得美國政府能夠以相對低的成本持續舉債,進一步弱化了解決國債問題的緊迫感。有評論認為,當經濟狀況良好時,國債問題更容易被忽略。政府和選民都可能更關注如何進一步推動經濟增長,而不是控制國債。反之,當經濟衰退時,政府可能會加大支出以刺激經濟,進一步增加國債,但此時選民關注的重點是經濟復蘇,而非國債。此外,國債增加可能導致債券市場的不穩定。如果投資者對美國政府的償債能力產生懷疑,可能要求更高的利息率,從而增加政府的借貸成本。
美國國債問題的嚴重性不容忽視,但在當前的政治環境下,它仍未能成為選舉的焦點議題。這種“債多不愁”的態度反映了美國政治體系中短期利益至上的傾向,以及對美元主導地位的過度依賴。
隨著國債規模的不斷增長,這一問題可能會逐漸引起更多關注,在這個關鍵時刻,美國需要一個全面而可持續的財政策略,以控制國債增長并確保經濟穩定。現實上,美國民眾面臨的,如同一艘債務巨輪駛入深水區。能否平安脫險到達彼岸,有賴選民做出更明智的選擇。
以上內容歸星島新聞集團所有,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