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的海峽基金會董事長鄭文燦日前在出訪返臺之后,因涉及貪污罪遭臺灣的檢調單位逮捕,在三度聲請羈押過程,罕見出現臺灣的法院與檢察系統“斗法”,最終桃園地檢署聲請羈押獲準,形成臺灣政治的七月風暴。
臺灣司法體系審檢分立,兩者有區分。蓋法官雖然獨立審判,但檢方卻是“一條鞭”由上到下指揮辦案,也就是說偵辦過程,從發動到收案均有嚴格規定,不容個人英雄主義,最終能否起訴,是檢調團隊合作的成果。相對來說,如果案子辦不下去,除了證據不到位,也可能時機未成熟。
從鄭文燦此次案件審檢對抗“三度三關”的過程中,凸顯辦案單位的力道相持不下。支持鄭的人士認為,以目前檢調單位查出的五百萬元臺幣賄款,跟以往涉貪案件金額不算最多,而且退還已七年,羈押常會侵害被告的防御權,執意押入大牢是否符合比例原則?而且羈押常會有連鎖反應,例如民進黨隨即將其停權三年,如同未審先判;然而支持羈押鄭文燦的看法則是,鄭八年主政桃園,對地方人士的要求幾乎是來者不拒,曾數度被具名檢舉,還有許多情節更為重大的案件尚未浮出臺面,這個案件僅是冰山一角,也顯示案情還可能向上發展。
鄭文燦曾是民進黨內具有實力的中生代,歷任八年桃園市長,還曾貴為“行政院副院長”;2019年蔡英文賴清德為“總統”初選僵持不下時,鄭也是出面調停的民進黨中生代之一;他還曾被陳水扁點名為最有希望成為民進黨的“總統”候選人,甚至在黨內被戲稱為“大阿哥”。也因為鄭的政治行情看好,被視為黨內接班梯隊人選之一,他的落馬更令社會感到意外。
曾經久居綠營近年退出民進黨的臺灣“民意基金會”董事長游盈隆表示,“(鄭)文燦有今天,除了怪自己之外,究竟是誰害的?”他引用屈原離騷的“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為此蕭艾也;豈其有他故兮,莫好修之害也。”(大意是:為什么過去那些香草,今日竟變成雜草?難道會有別的緣因可找?只能怪自己未能進德修業。)游盈隆表示,蔡政府8年完全執政的歡樂時光已經結束,但道德寬松的痛苦正逐漸浮現。民進黨上下應深自檢討,戒慎恐懼,好自為之。
回顧民進黨2022年桃園市長選舉慘敗,固然是因為提名人選不當等一連串波折不斷,其實也被視為地方民意的反撲。今年初臺灣“總統”選舉民進黨跌到只有40%,遠低于四年前的57%;無論誰執政,弊案不除不能給民眾耳目一新的感覺,否則又如何取信于民?
鄭文燦曾為前桃園市長,他遭羈押禁見隨即送往桃園看守所收容,僅剩收容編號“XXXX”。從曾為權傾一時的“阿哥”到看守所中的收容編號,一夕之間落差之大難以想像。盡管官司還有得打,但鄭案已成為臺灣政壇的肅貪指標。
以上內容歸星島新聞集團所有,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