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力變差不一定與腦退化癥(認知障礙癥)有關?有醫生分享病例指,一名80歲老翁近日開始認不出子女,家人以為他患有腦退化癥,求醫檢查后發現,該癥狀是由慢性腦出血所致,成因很常見。慢性腦出血通常會出現8大征狀,但容易被誤以為與腦退化癥相關。
老翁以為患腦退化癥檢查揭慢性腦出血
年長人士出現腦退化情況未必與腦退化癥有關?加護醫學部主診醫生陳志金在其facebook專頁分享病例指,該名80歲老翁近兩個月出現動作變慢、走路不穩、說話不清楚等癥狀,甚至連子女都認不出了。
于是,家人帶他到診所求醫,當時醫生診斷他的癥狀是因為年老而引致患上腦退化癥,并建議家人帶他到大醫院進行腦退化癥評估,同時也可作為申請外籍看護的依據。
腦退化癥有何癥狀?記性差未必代表患此病?
據本港醫管局資料,認知障礙癥(又稱“腦退化癥)是一種腦部退化疾病,可對記憶、判斷、情緒表達等能力產生日益嚴重的影響。
至于該名80歲老翁,醫院的神經科醫生為他進行詳細腦退化癥問卷評估,結果發現其退化速度過快。陳醫生解釋,一般而言,腦退化癥在初期是逐漸變嚴重,而非如此迅速地惡化。所以,醫生安排他進行腦部斷層掃描檢查,結果找出真正原因。
腦部退化速度過快被揭與腦出血有關
醫生發現,該老翁患有“左側慢性硬腦膜下出血”,于是安排他住院接受治療。甚么是硬腦膜下出血?根據香港紅十字會資料,硬腦膜下出血(硬腦膜下血腫)主要有2大成因。
引發“硬腦膜下血腫”的成因:
· 頭部創傷,包括從高空墮下、受硬物撞擊、交通意外等
· 腦部萎縮導致血管撕裂(年老/酗酒)
為何引發慢性腦出血?成因很常見但易忽略?
陳志金醫生解釋,“慢性硬腦膜下出血”多由頭部外傷引起的,由于出血是慢性的,推測可能是在癥狀出現的幾個星期或2、3個月前撞到頭部。他指出,初時頭部可能只有少量出血,之后會逐漸滲血,血液越積越多,導致動作和說話速度變得越來越慢。家人才回想起,老翁數月前的確曾跌倒,當時只以為是皮外傷,不以為然。
根據美國梅奧診所(Mayo Clinic),當大腦和覆蓋大腦的三個保護層中的最外層(硬膜)之間的血管破裂時,就會出現“硬腦膜下血”的情況。裂的血管會漏出血液,形成一個血腫并對腦組織施加壓力。隨著血腫的增大,可能會漸漸喪失意識,甚至導致死亡。硬腦膜下血腫分為3類,當中包括慢性/亞急性/急性。
根據美國梅奧診所資料,慢性、亞急性、急性硬腦膜下血腫特征及成因如下:
1. 急性硬腦膜下血腫
· 最為危險,通常是由嚴重的頭部受傷引起的,通常會立即出現征兆和癥狀。
2. 亞急性硬腦膜下血腫
· 征兆和癥狀需要時間顯現,有時在受傷后數天或數周。
3. 慢性硬腦膜下血腫
· 由于頭部損傷較輕,這種血腫會導致緩慢出血,癥狀可能需要數周甚至數月的時間才能顯現。
· 患者或許也不記得頭部受了傷。例如,上車時撞到頭會導致流血,尤其在服用可稀釋血液的藥物時。
后來,陳醫生安排男子進行頭部積血引流手術,手術風險低且傷口小,手術后不到一天,其狀況就恢復不少,整個人也恢復活力。
陳志金提醒,若有經歷過頭部外傷或撞擊,病人及其家屬也不能輕視,特別是對于年長者,即使現階段出血量很少或沒有任何異常,亦要留意兩個月內有沒有出現看似與腦退化相關的癥狀,如語言障礙、經常跌倒、反應變慢等,一旦出現仍應該進一步檢查是否有其他潛在的問題。
8大癥狀恐腦出血 癥狀如腦退化癥
根據香港紅十字會資料,血液滲出至腦膜之間的空間,凝結成血塊;腦組織受損,會導致腦積水,由于顱骨的空間有限,液體增加令腦壓上升,最后就會壓住腦干、大腦及其血管
造成硬腦膜下血腫(硬腦膜下出血)是一種腦出血,其征狀如下:
1. 癲癇發作
2. 頭痛
3. 頭暈
4. 惡心作嘔
5. 走路不穩
6. 說話口齒不清
7. 意識模糊/失去意識
8. 死亡
資料來源:Icu醫生陳志金(獲授權轉載)、醫管局、香港紅十字會、梅奧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