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湯未必健康?有醫生分享病例指,一名60多歲男子每天喝1種湯,結果患上大腸癌。大腸癌為全球第2大致命癌癥!若身體出現一種征兆,有可能是癌變警號,但卻很易被忽略。
常飲1種湯竟確診大腸癌
肝膽腸胃科醫生陳炳諴在節目《醫師好辣》分享病例指,一名60多歲男子平日愛喝湯當早餐。他本身患有三高問題,一直在治療控制好好病情。某日他因胃酸倒流再次求醫,陳醫生擔心其身體情況,在多番建議下終說服了對方進行大便隱血測試,結果呈陽性。醫生隨即為該他安排了大腸鏡檢查,發現其大腸里長了一顆2.5cm的瘜肉。
驗出早期大腸癌 因常喝牛肉湯出事?
陳醫生把瘜肉完整切除后送去檢驗,證實該男子的確患上大腸癌,所幸在早期發現。到底患癌原因是甚么?醫生發現,該男子每天早上也喝牛肉湯當早餐。除了接受治療,他亦減少紅肉攝取量,最后成功康復。
生瘜肉代表患大腸癌?忽略征兆等于放任癌細胞
根據香港醫管局的數據,大腸癌是香港第2大常見癌癥,同時是第2大致命癌癥,死亡率相對高。一旦大腸生瘜肉就代表患大腸癌?衛生署指,大多數大腸癌是由一粒細小的瘜肉開始形成。瘜肉通常是良性的,某些卻慢慢演變成癌癥。這種變化可歷時10年或以上。若不及早治療,癌細胞會侵入和破壞附近的器官,更會經血液和淋巴系統擴散至身體各部位。
除了大腸瘜肉,還要留意12種常見征兆。據醫管局資料,大腸癌常見癥狀包括大便異常(帶血、呈黑色、帶黏液或直腸出血、呈幼條狀)、持續便秘或腹瀉、大便后仍有便意。另外,若無故體重下降、下腹不適、手腳冰冷、疲倦、心跳加速、氣喘、面色蒼白、頭暈等也可能是大腸癌征兆。
大腸癌10大高危因素 常吃紅肉風險高?
喝湯更容易患癌?根據本港癌癥網上資源中心,大腸癌有以下10大成因及高危因素:
常吃紅肉會增加患大腸癌風險?據癌癥網上資源中心資料,有10種因素易誘發大腸癌,其中還包括加工肉類:
1.飲食中的纖維含量不足
2.進食大量紅肉和加工肉食
3.缺乏體能活動
4.肥胖
5.飲酒
6.吸煙
7.帶有遺傳性的腸病,例如“家族性大腸腺瘜肉病”或“連氏綜合癥”
8.大腸長期發炎,例如“潰瘍性結腸炎”
9.過往有大腸瘜肉
10.有大腸癌家族史,尤其是直系親屬(即父母、兄弟姊妹或子女)
為何常吃紅肉會增加患大腸癌風險?
大腸直腸外科醫師陳威佑曾指出,紅肉因肌細胞內含有更多的肌紅蛋白、血基質及粒線體,在顯微鏡底下染色后顏色相對會比較紅。另外,紅肉亦含有較多的血紅素鐵、硝酸鹽及亞硝酸鹽,烹煮加熱或消化代謝后會產生多環胺類、多環芳香烴或N-亞硝基化合物等可能造成DNA損傷的化學物質,因而屬于潛在的致癌物。因此,世界癌癥研究基金會和美國癌癥研究所(WCRF/AICR)建議,每周食用500g以下紅肉,有助降低大腸直腸癌及其他部位癌癥的風險。
3種方法篩查大腸癌 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高危人士如何及早發現患上大腸癌?本港政府現時正推行大腸癌篩查計劃,資助50至75歲、沒有大腸癌癥狀的香港居民,每2年接受大便隱血測試。如測試結果呈陽性,參加者會獲轉介接受政府資助的大腸鏡檢查;如結果呈陰性,則建議在2年后再接受篩查。
衛生署提醒,大腸癌篩查的目的就是在未出現任何大腸癌病征前,及早發現患上大腸癌的人,以便及早治療。香港現時常見的大腸癌篩檢方法有3種,除了“大便隱血測試”,還有“大腸鏡檢查”及“乙狀結腸鏡檢查”,詳情如下:
愈創木脂測試
若大便有血液,血液會令試紙的顏色轉變。
由于部份食物或藥物可影響測試結果,所以會建議事前避免進食某些食品(例如:豬紅、紅肉、西蘭花和南瓜等)和藥物(如非類固醇抗發炎劑)以提高準確度。
除了飲食限制,這個測試須收集3個大便樣本作檢測。
免疫化學測試
這項測試是使用抗體來檢測大便隱血。相對愈創木脂測試,免疫化學測試所需要的大便樣本較少,在采集大便樣本前亦沒有任何飲食限制,而每次只需收集1至2個大便樣本。
即使樣本只隱藏微量的血,隱血測試也可檢測出來,樣本有隱血即表示腸道有出血現象。
大腸鏡檢查
為現時檢查下消化道的最佳方法。全長1.6米的幼管可檢查整條大腸,過程需時15分鐘至1小時。
檢查之前,必須服用瀉藥清理腸道,并應進行低渣飲食。醫生會處方鎮靜劑和止痛藥,以減少患者的焦慮和不適。
檢查期間,醫生可抽取組織樣本進一步化驗和切除瘜肉。檢查的潛在風險包括刺穿腸道、嚴重出血和切除瘜肉所引起的并發癥,但這些情況很罕見。
乙狀結腸鏡檢查
醫生會把一條附有攝錄鏡頭、長約60厘米的儀器從肛門放入大腸內,檢查大腸壁。檢查范圍只覆蓋至結腸的下半部分。
檢查程序跟大腸鏡檢查大致相同,檢查之前,必須服用瀉藥清理腸道,并應進行低渣飲食。醫生或會處方鎮靜劑和止痛藥,以減少患者的焦慮和不適。
檢查期間,醫生可抽取組織樣本進一步化驗和切除瘜肉。檢查的潛在風險包括刺穿腸道、嚴重出血和切除瘜肉所引起的并發癥,但這些情況很罕見。
資料來源:醫師好辣、香港衛生署、癌癥網上資源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