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2022年12月22日特區政府推出的《香港創新科技發展藍圖》數據顯示,截至21年,香港已擁有3755家初創企業,12家“獨角獸”(企業成立不足10年,但估值逾10億美元)企業,涵蓋先進制造及新材料、人工智能及機器人、生物醫藥、物流科技等領域。
近年來,香港整體科技創新環境愈發優化,量質齊升,在科創基建、匯聚人才、推動研發、支持初創和成果轉化等方面推出了一系列措施。從科創的國際排名上看,《2021世界人才競爭力報告》1指出,香港“人才準備程度(readiness)”全球排名第一;《全球數字競爭力排名》2指出,2021年和2022年香港在“科技(technology)”維度的指標表現分別列世界第一和第二位。種種跡象表明,香港試圖在傳統金融、地產等支柱產業之外,拓展新的增長動力——科技創新。
明確科創四大方向,提出八大重點策略,規劃未來發展戰略
《香港創新科技發展藍圖》明確了科創發展的四大方向,提出了八大重點策略,為未來5至10年的香港科創發展制定清晰的發展路徑和系統的戰略規劃。
▲四大方向&八大重點策略。來源:《香港創新科技發展藍圖》, 香港創新科技及工業局網站。
▲香港科創發展愿景參考指標表。來源:《香港創新科技發展藍圖》
一系列資助計劃,提供大量資金和政策支持
一直以來,港府為支持科技創新,提供了大量的資金和政策支持,有著一系列的資助計劃!如支持科技初創企業的“創科創投基金計劃”、“香港科技園公司科技企業投資基金計劃”等;支持支持研究與發展(研發)的“企業支援計劃”、“伙伴研究計劃”等;支持推動科技應用“公營機構試用計劃”、“再工業化資助計劃”等;支持培育科技人才的“研究人才庫”、“再工業化及科技培訓計劃”。
1、香港理工大學研足踝機械人助中風復康,獲創新科技署資助約140萬元
香港理工大學考慮到中風偏癱患者的康復路漫長,照顧者負擔不輕,與新健社合作,于2020年中至2022年3月進行兩階段臨床研究,結合4種創新科技,首創穿戴式多模態足踝機械人“智云行健步儀”,重建患側肌肉自主能力,達到更佳復康效果,并通過手機應用程序,記錄復康進度,方便設計個性化療程。研發團隊擬于明年將系統升級商品化,協助更多中風患者,建立靈活自主的常規訓練。
▲胡曉翎指“智云行健步儀”擬于明年商品化,團隊正優化設計,使設備更穩定、小巧及通過安全認證。
研發系統的理大生物醫學工程學系副教授胡曉翎表示,這個計劃獲創新科技署資助約140萬元擬于明年將“智云行健步儀”商品化;同時胡曉翎聯合創立的科創公司亦獲科技園“生物醫藥科技培育計劃”支持,去年將移動式外神經肌骨上肢系統“Mobilexo Arm”商品化,已獲香港及內地醫院和復康中心使用。
2、城大于2021年起撥出六億港元推出HK Tech 300創新創業計劃,為年輕人提供多元發展機會
城大作為一所致力推動創新及創業教育的高等學府,為了向年輕人提供多元發展機會,同時推動將大學的科研成果及知識產權轉化為實際應用,于2021年起撥出六億港元推出HK Tech 300創新創業計劃,規模屬亞洲區內大學之首。
▲城大高級副校長(創新及企業)暨HK Tech 300執行委員會主席楊夢甦教授,感謝一眾來自不同界別的“商業領袖”,并寄語初創團隊享受往后的創業旅途。
計劃至今有逾130間初創企業獲得最高達100萬港元的天使基金投資、逾610支初創團隊獲10萬港元的種子基金,超過150位資深工商業家及企業家參與計劃,成為創業導師。
科技人才緊缺,你準備好了嗎?
一直以來,香港對科創人才求賢若渴,甚至在人才入境措施中專門推出了“科技人才入境計劃”。香港更多人才措施,詳情可點擊文章:香港人才措施一文看清,尋找屬于你的入港方案
但據數據顯示,受移民潮影響,香港僅IT專才就流失了1萬~1.5萬名。在港府今年擴招的人才清單中,“創新科技”人才正是港府所青睞的,港府還將加大力度招募非本地研究生及博士后研究人員,并逐步增加資助研究院研究課程學額數目,由現時約5595個逐步增加至2024/25學年的7200個,同時逐步放寬超額收生上限等,你準備好了嗎?
更多香港搶人才措施,盡在星島環球網:
以上內容歸星島新聞集團所有,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