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西方軍事網站表示,中國正在廣州龍穴島的廣船國際造船廠建造至少五艘新型特殊用途駁船,有一艘應已投入使用,這些駁船具備超長橋梁設計,被認為可能專為兩棲登陸作戰量身打造。法國《海軍新聞》(Naval News)表示,這些駁船或將為解放軍登陸臺灣提供新的登陸戰術選擇。臺灣媒體的報道表示,網傳一張該種駁船的測試照片,環境和臺灣花蓮十分相似。
看起來是民用船,但是是登陸作戰利器
臺灣“中時”網今日表示,互聯網流傳的這張照片,相信是這款新裝備第一張實拍測試照曝光。圖中的大型兩棲駁船漆成藍色,上有“渤海輪渡”的字樣,并帶有白色條紋。這艘船雖然不是傳統海軍軍艦的顏色,看起來是民用輪渡船,但“照片中的一個要素是連接駁船和岸邊的長型坡道或橋梁結構。這是兩棲作戰的關鍵組件,因為它能直接卸載車輛和士兵上陸。”
▲臺灣媒體指這張測試照片的環境和臺灣花蓮海岸相近似。
由該圖片也可以看到,該船船尾和一條長度約200米的橋梁相連接,直接將船上的大型車輛送上陸地。
測試環境和花蓮相近似
報道表示,照片中可見海灘干凈寬闊,出現的景觀和周圍自然環境顯示,這是典型的亞熱帶沿海區,除了沙灘外,背景中有山和茂密的綠色植被。分析指出,這些特定地形可能經過精心挑選,地理特征類似臺灣東海岸的花蓮或臺東。解放軍可能正用這特定的測試場,作為模擬兩棲攻打臺灣海岸的演練。
法國《海軍新聞》表示,中國的這種兩棲駁船結構設計與二戰時盟軍登陸諾曼第所使用的“桑樹港”(Mulberry Harbours)類似,使其在兩棲登陸作戰中具備高度戰術靈活性,其包含超長橋梁設計,每艘駁船前端配備可伸縮的橋梁,長度超過120米,甚至可能達到185米,可連接至濱海公路或堅硬地面,讓坦克、卡車與重型裝備直接駛上岸。
它也具有后部開放式平臺,使得其他船只得以靠泊并進行快速裝卸,增加補給與運輸效率。多艘聯合作戰的駁船可以作為移動式碼頭,與滾裝運輸船(RO/RO)共同運作,快速將大量裝甲部隊與補給物資輸送至戰場前線。
軍事專家認為,這類新型駁船的出現顛覆了傳統的登陸戰概念。根據過去的軍事評估,臺灣可供兩棲登陸的海灘數量有限,且已部署大量反登陸障礙與火力防御。然而,這類可直接連接公路的移動式“碼頭”將顯著擴大可行登陸點,使防御難度倍增。
解放軍可以在臺灣任何地方用駁船進行登陸
《海軍新聞》指出,這批駁船的建造,它使得解放軍登陸的選擇增加,不再僅限于少數海灘,而是沿海公路、港口、甚至巖岸皆可能成為登陸點,進一步提高防御難度。第二,它也加速戰場的部署。這些駁船能迅速將主戰坦克、自行火炮與補給車輛運送至戰場,比傳統登陸艇更高效,降低登陸作戰風險。最后,它得以降低對于港口的依賴,不再必須奪取大型港口作為登陸據點,而是能依靠這些“移動碼頭”,實現大規模遠征登陸。
以上內容歸星島新聞集團所有,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