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管局主辦的第三屆國際金融領袖投資峰會,在午后舉行對談環節,討論全球供應鏈重塑及科技發展,由港交所(388)高級顧問史美倫主持。阿里巴巴(9988)主席蔡崇信認為,中美半導體在未來4至5年會脫鉤,導致全球人工智能(AI)難以找到可持續發展,使成本相當昂貴,呼吁在科研上應拆除壁壘。
港股通為阿里股份提供流動性
蔡崇信稱,中國的半導體行業正受到美國制裁,逼于兩國均自行研發AI,但指出目前美國科技巨企已投放大量資金發展AI,預期無法找出可持續模式,令未來難以回本,而解決方法是各方合作。他呼吁應拆除有關壁壘,否則AI發展成本會相當昂貴,期望第三方國家需要尋找合作伙伴時,可成為契機,以促成中美的技術合作。
阿里巴巴早前在香港由第二上市轉為主要上市,蔡崇信指,好處是透過互聯互通接觸內地投資者,當人民幣作離岸投資同時,亦因為阿里90%業務在中國,令資金形式閉環。他指出,目前內地投資者經港股通的持股約4%,但每日成交量佔達15%,成功為阿里股份提供大量流動性。
馮國經:世界工廠模式將重組
對于全球供應鏈重塑,同場的馮氏投資主席馮國經指出,中國過去20年的世界工廠模式將會重組,例如部分由國內運往越南加工再出口,但認為有關情況只是將部分勞動密集的需求,轉移至其他國家,而其他國家亦仿效過去中國的發展模式,發揮更高效率,中國亦可從中將部分產業升級,某程度上是另一種全球化進程。
馮國經稱,香港過去一直扮演貿易中介人,而隨著供應鏈轉變,香港可擔任“控制塔”角色,將生產鏈靈活調配,例如經墨西哥將商品進入北美市場,或經土耳其進入歐洲市場。他又指,香港亦可協助中型的中資企業出海,以及助小企貿易融資,填補全球貿易融資缺口。
蔡崇信則認為,中國佔全球供應增值鏈約30%,現時供應鏈陸續轉移,短期勢令中國出口受損,但深信其生產根基不受動搖,包括國內擁有齊全的上游產業鏈,而長遠當其他發展中國家經濟增長,亦有能力購買更多外國商品,最終對中國亦有利。
以上內容歸星島新聞集團所有,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