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年代,李福五在前山寨開設武館收徒,同時兼教鳳雞舞,彼時,鮑六拜入其門下,學習鳳雞舞表演和鳳雞制作。
▲鮑六練習鳳雞舞。
為學得更像更生動,鮑六經常往雞窩裹跑,觀察雞的動作、神態,有時一蹲就是一整天。師出名門再加上自身努力,鮑六很快以嫻熟的鳳雞舞表演技藝征服了大眾,同時,他也熟練掌握了扎制鳳雞的技巧。據了解,鮑六在80歲的時候,憑借驚人的技藝和嫻熟的技巧,扎出了失傳幾十年的第一只鳳雞,自此,鳳雞舞“重出江湖”。
據鮑六口述,他從八歲開始拜師學藝,練就一身好武功,以鳳雞舞、耍獅子謀生。民國初年,有武術教頭李福五(粵西人)在前山寨開設武館授徒兼教鳳雞舞,在諸多徒弟中,以李壽山(造貝村人)、鮑六(前山寨人)表演鳳雞舞技藝最好。盡管鳳雞舞活動在抗戰中被迫中斷、藝人出走或改行,但仍有李壽山和鮑六兩個師兄弟在前山傳教,直至1947年鳳雞舞才有所回暖。1947年,在南溪村舉辦春節藝術巡游活動中,鳳雞舞與醒獅、舞龍一起做過精彩表演,場面熱鬧非凡。
1951年,鳳雞舞被誤當封建迷信作批判而處于沉寂。1967年,有人倡議恢復鳳雞舞活動,但李壽山師傅已經作古,僅有鳳雞舞傳人鮑六勉撐殘局,直至1976年才得以公開表演一次。1978年,改革開放催生百花爭艷,鮑六指導瀝溪村赤腳醫生蘇賢弟和兒子、外孫學習鳳雞舞。2006年,蘇賢弟在家開設中勝武術館,免費指導瀝溪村和長沙村30多位學徒傳習鳳雞舞,此時鳳雞舞才枯木逢春。2008年,應澳門同胞的邀請,鮑六、蘇賢弟及其學徒參加了“澳門紀念濟公成佛400周年”藝術巡游活動,他們以8只鳳雞作群舞表演,澳門同胞和游客贊賞之聲不絕于耳。2010年,前山鳳雞舞代表廣東省隊在上海世界博覽會上表演獲得中外觀眾好評。鳳雞舞的影響從珠海前山,擴大到國內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