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癌標靶藥在港屬天價藥物,但在內地,同一藥物售價卻有驚人折讓,TVB節目《新聞透視》報道,一些重癥港人因此北上,以平民價買天價藥續命,節目剖析了這些藥物,在內地廉售的原因。
直擊港人北上買藥續命
《新聞透視》追蹤兩名港人北上買藥的情況,一位是56歲、第四期肺癌患者梁先生; 另一位是36歲、患有罕見病“脊髓肌肉萎縮癥”的黎以霖,兩人北上買藥的全過程如下:
56歲的港人梁先生,是一名貨車司機。3年前,他被確診第4期肺癌。他須自費標靶藥,控制病情。他說,在公立醫院,藥費每月3萬6千元。該藥效果顯著,他的癌指數“一路降”。但是,自費兩年,已近耗盡積蓄。
他聽朋友建議,去年起,返內地睇醫生買藥。每個月來回香港和內地,車程4小時。在內地,同一款原廠標靶藥,他每月只須付4600元。藥費只是香港公院,每月3萬6千元的7分之1。
另一位北上買藥的港人是36歲的黎以霖。他患有罕見病“脊髓肌肉萎縮癥”。藥物在港,每月須自費20萬元(25歲以上患者無資助)。內地已將該藥,納入國家醫保藥品目錄。在內地,該藥遠較香港便宜。每月只須人民幣1萬元,約是香港的20分之1。半年前,以霖的母親決定用退休金,到深圳買藥。她用輪椅推以霖,去深圳試藥。長途跋涉,車程約兩小時。
同藥不同價? 天價藥廉售原因是... 香港能否仿效?
何以一模一樣的原廠藥,在內地售價竟能遠遠低于香港? 節目為此找了專家學者剖析。 至于香港能否仿效內地,從而令一些天價藥物的價格降低? 醫務衛生局為此作了回應:
2012年,香港大學在深圳開設醫院。港大矯形及創傷外科學系臨床副教授杜啟峻:是先頭部隊之一。他說:“國家真係過去十年做咗好多嘢,”“由政策推動、疾病名冊推動,”“同埋一啲藥物建設,一啲優惠啦,做咗真係好多!”他說:“有部分標靶藥,喺丙地嚟講係比較平。”他解釋:“因為始終(內地)人口基數大,”“所以藥廠嘅定價,就可能相對會平啲。”
2018年起,內地改由國家醫療保障局,統一與藥廠買藥。并以納入醫保藥品目錄為誘因,要求廠商減藥價。
有病人組織在節目中指,過去一年,已陪同約200多名港人北上買藥,希望香港可檢討藥物采購機制。
癌癥信息網慈善基金創辦人吳偉麟表示:“中央集體采購,包括埋香港,我覺得可能系一個終極方案,咁有咩方法可以短期內實行呢? 將部分藥物南下,而令到一啲香港嘅病人,唔需要長途跋涉返內地購買同一只藥物呢?”
有學者則認為,特區政府應該主動跟藥廠商討,降低藥價吸引病人留港。
節目引述醫務衛生局的數據,目前公立醫院有逾3萬名病人,使用自費藥物,當中有1300名為癌癥患者。
這些自費藥物的病人,每年支出約17萬元至40萬元。 約300名癌癥病人,每年支出更超逾40萬元。
理工大學專業及持續教育學院院長阮博文表示:“不如真的有一個特別的計劃,令到(藥價)平啲,或者系同內地嘅價錢比較接近啲,令到病人唔需要真系北上睇癥,咁呢個對香港藥廠都系有益。”
節目引述醫務衛生局回應表示,香港及內地屬不同關稅區,有各自的海關制度,無法參與內地統一藥物采購,強調會繼續探討如何支持醫療費用負擔沉重的嚴重疾病患者。
以上內容歸星島新聞集團所有,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