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豐年間,外傳太平天國十分富有,“金銀如海”,所以1864年,湘軍攻克太平天國首府天京(今南京)后,肆意搶掠,但據說并沒有搶到多少浮財。官兵們一生氣,把天王府放火燒了。
曾國藩上報搜查“賊贓”的情況時說,除了二方“偽玉璽”和一方“金印”,別無所獲。對這封奏報,很多人都不相信。但朝廷對曾國藩還是十分信任的,曾折奏聞七日后,朝廷便迅速下達了一道批諭:“逆擄金銀,朝廷本不必利其所有。前據御史賈鐸具奏,故令該大臣查明奏聞。今據奏稱:城內并無賊庫;自系實在情形”。
太平天國在南京苦心經營十載,一直就有洪秀全窖藏金銀財寶的傳說,金子銀子無數。攻打南京城的湘軍十分相信這個說法,待到破城之日,湘軍四處掘窖。
但是,為什么找不到太平天國的浮財呢?按太平天國的財產管理制度,所有公私財產都必須統一集中到“圣庫”,人們生活的必需品由圣庫統一配給,百姓若有藏金一兩或銀五兩以上的都要問斬。這種制度使得太平天國的財富高度集中,為窖藏提供了可能。“圣庫”制度在太平天國后期“天京事變”后已名存實亡。李秀成在臨刑前的供狀中說:“昔年雖有圣庫之名,實系洪秀全之私藏,并非偽都之公幣。王長兄(指洪秀全)、次兄(指楊秀清)且用窮刑峻法搜括各館之銀米。”
這就說明天京內訌后,太平天國政權由洪氏嫡系掌管,“圣庫”財富已成洪秀全的“私藏”。而洪秀全進入天京后便脫離了民眾,避居深宮,十年未出。如果沒有其親許,任何人都不能進入天王府,對其他異姓諸王更是猜忌日深。天王府成為他唯一信賴和感到安全的地方,如果要窖藏的話,最有可能就在天朝宮殿地下。
據歷史文獻記載,當年天王洪秀全在南京建天朝宮殿時,傾“全國”所有,掠奪各地的奇珍異寶于宮內,其他王府也都藏有金銀珠寶。據《淞滬隨筆》記載:“城中四偽王府以及地窖,均已搜掘凈盡。”既然別的王府尚且有窖金,天王府就更不應該沒有。
曾國荃的部隊是最先進入天王府的,相傳曾國荃挖得洪秀全的藏金而入私囊,最終為毀滅證據,一把大火燒了天朝宮殿。清人有筆記記載,洪秀全的窖金中有一個翡翠西瓜是圓明園中傳出來的,上有一裂縫,黑斑如子,紅質如瓤,朗潤鮮明,皆是渾然天成。這件寶貝后來居然在曾國荃手中。
當年湘軍劫掠天王府時搜查得很仔細,甚至連秘密埋在天王府內的洪秀全遺體都被挖了出來,焚尸揚灰。一大批窖金怎會發現不了呢?所以,曾國荃得窖金的說法有許多人愿意相信。
另有記載:“曾中堂(指曾國藩)之太夫人,于三月初由金陵回籍(湖南),護送船只,約二百數十號。”如此多船只運送,不能不讓人懷疑是曾氏弟兄在給老家送掠奪來的窖金。
清代文人李伯元《南亭筆記》記載:“聞忠襄于此中獲資數千萬。除報效若干外,其余悉輦于家”。忠襄即曾國荃,說他攻占南京后有數千萬兩白銀的收入,都由船運回湖南老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