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一書,是春秋時期老子(即李耳)所作的哲學著作。在秦時稱為《上至經》,在漢初則直呼《老子》。自漢景帝起此書被尊為《道德經》,至唐代,因唐太宗自認是老子李耳之后,曾令人將《道德經》翻譯為梵文。唐高宗尊稱《道德經》為《上經》,唐玄宗時更尊稱此經為《道德真經》。
現代通行《老子的》版本共81章,前37章是《道篇》,后44章為《德篇》。《老子》這部神奇寶典被譽為萬經之王,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思想名著,對中國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產生了深刻影響。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老子》是除了《圣經》之外被譯成外國文字發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老子是中國,也是全世界最早具有辯證法思想的哲學家之一。老子在《老子》一書中所講的道,博大精深。
現在所見到的《老子》一書,并不是老子的原著,因有戰國時人增益的文字,但其中的主要思想卻仍是屬于老子的。
老子是中國第一個力圖從自然本身來解釋世界,而不求助于超自然的主宰——天帝的意志的哲學家。在老子之前,人們以為宇宙間的萬物都有神在統治著,最高的神就是天,又稱天帝。這種觀念,到了社會大變革的春秋末期才開始出現變化。老子就是較早地從哲學方面有意識地、明確地否認天帝的思想家。
老子認為,道,是天地萬物的本源。他的中心思想是:“道即自然,自然即道”。他說,“道”是萬物之母“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第一章》)這就是說,作為宇宙的本源就是道,它是永遠存在的。道的運行是自由的、必然的,即按其自身的規律而運行。天地萬物都是由它產生的,它是宇宙的母體。
老子認為,道產生了天地,德是道的性能,天地生養著萬物,萬物各成其形,各備其用。所以萬物沒有不尊道而貴德的。道的尊崇,德的貴重,不是有誰給它爵位,而是自然而然的。所以道產生天地,德畜養萬物,長育萬物,成熟萬物,覆蓋萬物。
他說:“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器成之。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爵,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長之育之,亭之毒之,蓋之覆之。”(《第五十一章》)
這樣,老子就把自然創造的根源歸于自然本身,從而摧毀了一切超自然的主宰,一切宗教和惟心論的基礎。因此,老子的天道自然觀,在當時有很大的進步意義,它打倒了宗教意義的天帝,否認了鬼神的威靈。
當然,老子的聽天由命的思想,也有消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