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4年5個月,中日韓領導人會議重啟。不過,“三國演義”格局悄然改變,由過去的“中韓對日”切換為“日韓對中”。分析認為,會議可能會跳過棘手的地緣政治問題,轉為解決貿易、供應鏈穩定和旅游免簽證問題。
▲中日韓領導人會議2019年年底在成都舉行。中國總理李克強和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已經去世。資料圖片
天津外國語大學國別和區域研究院兼職研究員徐志堅分析,日本岸田政府、韓國尹錫悅政府上臺后,美方加緊對日韓的誘拉,推動日韓改善關系,加快建立美日韓三邊合作機制,形成三國準同盟關系。
不過,半島局勢的持續緊張,也給中國帶來斡旋空間。去年底舊金山中美元首峰會,日韓也開始松動對華立場,中方也希望拉住日韓,緩和與兩個鄰國的關系。韓國智庫峨山政策研究院研究員李東奎說,中日韓的政治立場差異很大,在北韓的核威脅及與俄羅斯關系日益密切等問題上存在明顯分歧,因此幾乎不可能形成共識。
東京大學經濟安全研究項目副主任川井大介表示,“在安全方面,峰會不會產生任何實質成果。”他認為,3國領導人將尋求他們都能同意的議題,例如區域救災合作和促進貿易。日本和中國也“特別渴望”恢復免簽證旅游,并且正尋找可能的合作方式。
據韓聯社消息,預計會議將重點討論經濟、民生、經貿、供應鏈和智慧財產權等問題,就進一步擴大三國合作范圍等問題進行交流。
盡管在安全領域難有成果,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東北亞研究所研究員笪志剛告訴觀察者網,本次會議無疑是彌合中日韓三國分歧,進一步擴大合作共識,注入新的共贏動力,堪稱是一次推動三邊關系緩和,促進合作正常化的難得契機。
專題 更多 >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