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電子科技發展急速,內地大部分的日常生活購物都依賴電子支付工具,令其成為消費模式的新趨勢。日前,有港漂十多年的大叔在社交平臺小紅書上分享他在深圳多間店鋪內,因店員服務流程,以及收款和消費模式都與香港有著極大差距,令他感到自己被深圳“淘汰”。
▲帖主表示自己在香港生活了十多年
▲早已習慣使用八達通、信用卡及現金,作為日常主要的支付工具
港漂北上消費多“波折”列5情況顯消費模式差距
1. 銀行“被逼”下載手機App
帖主于日前到深圳某銀行辦理事務時,被接待處職員要求下載手機應用程式,并完成會員注冊方可領取柜檯服務的排隊號碼。然而,他因“嫌麻煩”拒絕要求后,竟被對方示意到ATM辨理手續,惟他要處理的事務必須要去柜臺,無奈只能下載應用程式,最后花近十分鐘才完成取號手續。
2. 餐廳“全自助服務”
隨后,帖主到某餐廳用膳時體驗到“全自助服務”,他指在走進餐廳后需要自己選位置及點餐,而店員都如同“機器人”般上餐,直至結帳前都沒有任何交流
3. 快餐店會員“優惠套餐”
帖主到訪某快餐店時再次被要求注冊會員,店員指會員才可享優惠套餐,他多番拒絕,并表示“優惠那幾塊錢也無所謂”,最后擾攘多時,店員才同意開設“人工點餐”服務。
4. 超巿結帳要“掃碼”
帖主到超巿購物結帳時又被要求“掃碼”,他向職員表示自己不懂如何操作,又質問“這麼多手續,長者要怎樣購買”,卻被保安阿姨嘲 “現在深圳的老人都會呢!”
5. 食店要透過抖音下單
帖主最后在返程回港時, 到商場食店購買羊肉串,豈料,被店員告知要透過抖音下單才有優惠,他就表示自己沒有抖音,也不在乎那點優惠,請求店員按原價計算。但店員就要求必須注冊抖音會員,帖主終忍不住怒火,大鬧一番, 店員才勉強提供“人工點餐”服務。
帖文發布后,隨即掀起一眾網民的激烈討論,有部分網民表示他們從未遇過帖主所述的情況。
有移居香港多年的內地大叔以“我這種住香港的中年人,被深圳徹底淘汰了”為題,發帖分享他再次踏足深圳時的感悟。帖主講述他于日前到深圳某銀行辦理事務時,被接待處職員要求下載手機應用程式,并完成會員注冊,方可領取柜臺服務的排隊號碼。然而,他因“嫌麻煩”拒絕要求后,竟被對方示意到ATM(自動柜員機)辨理手續,惟他要處理的事務必須要去柜臺,無奈只能下載應用程式,花了近十分鐘才完成取號手續。
及后,帖主亦在其他商店遇到同樣情況,且一次比一次難堪。他表示自己在香港生活了十多年,早已習慣使用八達通、信用卡及現金,作為日常主要支付工具,也完全適應香港的消費模式,但是,這次深圳之旅的多番“波折”,令他體會到兩地消費模式差距,更哭訴“是我太out(落后)嗎?”,認為自己已被“現代科技消費方式完全淘汰”。
網民反應兩極:方便 vs 私隱
帖文發布后,隨即掀起一眾網民的激烈討論,有部分網民表示他們從未遇過帖主所述情況,又指下載手機應用程式或關注微信小信序乃正常消費程序,并沒有太大“不便”,認為“掃碼下單結帳”比人工服務更為方便,亦有網民質疑帖主自行將“掃碼下單”錯誤理解為“下載手機App”。
有部分網民則表示支持帖主說法,指在內地消費時,多次遇到被要求下載手機應用程式,或從其他網上平臺上購買優惠券,他們一般都會因覺得麻煩而堅持拒絕,表示愿意用“原價”付款。此外,有網民就批評店家的強制性行為,指責他們收集顧客資料再從中賣給廣告商獲利。
資料來源:Derek Cosmos@小紅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