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計劃,香港旅游業賓館聯合總會創會會長李嘉龍形容整體成效理想。他表示,通關后賓館業生意回復至疫情前近7成半,整體僅約3成房間采月租制,建議政府增加對仍參與計劃的非政府機構的補貼,讓他們有能力繳付較高租金,增加業主留在計劃的誘因。
▲賓館業界對先導計劃贊好,亦建議政府增加對參與計劃的非政府機構的補貼。
年長東主一腳踢 轉回日租難應付
他續稱,在經營環境困難時,非政府機構交租準時,對賓館而言“好舒服”;而許多年長東主“一腳踢”,盡管日租模式收入較高,但在難以請人的情況下需兼顧清潔、宣傳、接定單等大量工作,未必想轉回日租模式。不過他坦言,日租收入較月租高,以一個房間月租6000元為例,若以每日400元租出30日,收入為12000元,增加一倍。
有非政府機構反映,不少賓館合約到期后不再續約。他指,疫情時租值較低,業主期望疫后租金有上調空間。此外,計劃中業主沒有權利選擇租客,惟部分經非政府機構介紹入住的住戶質素參差,部分不甚注重個人及房間衞生,有業主因而不再參與計劃。
以上內容歸星島新聞集團所有,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