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香港癌癥資料統計中心的研究,大腸癌是香港最常見癌癥第2位。在2020年,大腸癌新癥共有5,087宗,男性有2,905 宗,女性有2,182宗,大腸癌占癌癥新癥總數的14.9%。男女患者比例約為1.3 比 1。除了老年人外,現在更有越來越多年輕人罹患大腸癌,可見預防大腸癌的重要性。
大腸癌高風險族群
曾生息肉高危
大腸癌成因仍正在研究中,統計顯示,年紀愈大患上大腸癌的機會亦會愈高。另外飲食習慣與大腸癌亦息息相關,進食大量紅肉及加工肉食,和低纖維的飲食習慣會增加患上大腸癌的機會。此外,缺乏運動、肥胖、飲酒和吸煙亦會增加風險。高危人士亦包括家族中曾有人患上大腸癌尤其是直系親屬(即父母、兄弟姊妹或子女)或遺傳性腸病及結腸長期發炎(又稱潰瘍性結腸炎)或長出息肉。
預防大腸癌5大方法
宜多吃菜少吃牛肉
透過實踐健康的生活模式,可預防或減低罹患大腸癌的風險。
-
多進食全谷類、豆類、水果和蔬菜等高纖維食物
-
減少進食紅肉和加工肉食,例如:牛肉和香腸
-
經常進行體能活動,例如每周哦進行至少150分鐘的中度到高強度的體能活動,例如快步走或游泳等
-
保持適當體重及腰圍
-
避免飲酒及吸煙
腸息肉10年可變大腸癌
預防勝于治療
除了平時實踐健康生活習慣以預防大腸癌外,及早發現早期病變同樣非常重要。根據研究顯示,腸息肉演變成大腸癌,一般平均需要十年的時間。定期大腸篩檢能在早期發現問題,將疾病控制在淺表,大大提高患者的存活率。亦減少日后治療對身體的影響,從而維持患者的生活質素。
政府正在推行“大腸癌篩查計劃”,資助50至75歲及沒有大腸癌癥狀的市民,讓他們每兩年進行大便隱血測試,以預防大腸癌。該計劃會先進行大便隱血測試,檢查是否有肉眼無法察覺的微量血液。若檢測結果呈陽性,則會安排進行大腸鏡檢查,并切除可能出現的大腸息肉,以避免其演變成癌癥。計劃參加者須先約見參與計劃的基層醫療醫生進行大便隱血測試。如果測試結果呈陽性,參加者會被轉介至參與計劃的大腸鏡醫生接受政府資助的大腸鏡檢查。如果結果呈陰性,則建議參加者在兩年后再進行篩查。透過這項計劃,市民能早日發現并治療大腸癌,減少其對健康帶來的威脅。
癌癥存活率的數據顯示,大多數癌癥若能于早期發現,其五年存活率會較晚期為高。預防勝于治療,除了透過實踐健康的生活模式以預防大腸癌,筆者亦想強調及早診斷及治療的重要性,不如由今天起,由一小步的健康生活習慣做起,加上早期篩檢,齊來預防大腸癌。
香港都會大學護理及健康學院講師蔡嘉敏 撰文
以上內容歸星島新聞集團所有,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