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韜光養晦軟硬并施,外交敢亮劍穩住核心利益
▲2019年,習近平在北京歡迎出席“一帶一路”高峰論壇的各國政要。
過去10年,隨著中國國力上升,美國把中國視為最主要競爭對手,外部環境劇變,中國外交政策從“韜光養晦”轉向“奮發有為”。中共總書記習近平要求“發揚斗爭精神,提高斗爭本領”,堅定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國際關系學者朱鋒對星島日報表示,中國崛起的歷史進程還處于“半山腰”,美西方對華打壓和排斥還會不斷增強,中國外交不僅要展示斗志,更需要智慧,做到“有硬有軟,有斗有和”。
“韜光養晦”意指隱藏才智,不使外露。改革開放后的一段長時間,“韜光養晦”、“不出頭”被視為中國外交主調,在國際上沉著應付、穩住陣腳,爭取發展空間。2012年中共十八大后,相對于前任江澤民、胡錦濤,習近平更加注重在國際博弈中主動出擊,提出“一帶一路”倡議、“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推動新型大國關系等。
▲北京“奮進新征程”展覽,介紹習近平外交思想。
“當今世界充滿挑戰,前面的道路不會平坦,但我們不會放棄理想追求,將以更大的作為,同各方攜手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習近平在2017年亞太經合組織峰會上,表明中國將更多地參與全球治理。
表明參與更多全球治理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時殷弘分析,中國外交不再韜光養晦,由幾個結構性原因造成:中國經濟與軍事實力迅速增長;中國對外部能源和市場依賴急劇加大;美國經濟與威望衰減,中國開始輕視美國的霸權;國內民族主義情緒增加。
美國特朗普政府2018年對華挑起貿易戰,加征關稅、封殺中企,中美戰略競爭白熱化。過去10年,中方在臺灣、涉港、涉疆、涉藏、涉海(南海)、人權等一系列問題上,都不再甘處守勢,而是強勢反擊。
愈益復雜的外部環境逼使中國外交工作更加主動,敢于亮劍。這套斗爭思維被官方總結為“習近平外交思想”的一部分。外長王毅曾在北京《學習時報》撰文稱,要“同企圖顛覆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企圖遲滯甚至阻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的一切勢力斗爭到底。”
過去5年,中國駐外官員頻繁主動出擊,反駁各種指控,申明中國立場。有海外輿論將之形容為“戰狼外交”。南京大學國際關系研究院院長朱鋒向星島日報表示,美西方從狹隘的霸權主義和意識形態出發,對中國崛起遠遠沒有做好認知和準備,對中國的打壓和排斥不斷增強。“戰狼外交”反映中國對于這種態勢作出的有力回擊。
不過,朱鋒相信中國今后的外交工作還會“有硬有軟,有斗有和”,“中國崛起的歷史進程還處于‘半山腰’,如何來應對復雜尖銳的國際環境,很大程度上需要中國展示的不僅是戰略性的斗志,更重要的是戰略性的智慧。”
▲“為了維護中國的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為了維護國家的榮譽與尊嚴,就做“戰狼”又何妨?”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
9月14至15日,習近平出訪哈薩克及烏茲別克,并參加上海合作組織峰會,與俄羅斯總統普京及土耳其、巴基斯坦、伊朗、中亞多國元首會面,擴大“朋友圈”。這是疫情爆發兩年多來首次出國,也是中共二十大前重要的元首外交。習近平呼吁成員國繼續在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問題上相互支持。據悉,習近平在二十大后還將赴印尼、泰國參加一些國際活動。
▲習近平出訪哈薩克及烏茲別克。
朱鋒表示,疫情對于中國的對外關系是一個考驗,習出席上海合作組織峰會,為二十大爭取了一個較好的國際氛圍。峰會也反映了新興經濟體崛起進程中不斷擴大的“上海聲音”和“上海力量”。
以上內容歸星島新聞集團所有,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引用。